大家都说企业在裁员降薪,候选人在谨慎观望,疫情期还能拿到了升职、加薪两不误的好offer吗?
当然可以
RGF专业人才招聘(中国)推出全新系列《拿offer的人》——无论大家对市场的期望是积极还是悲观,我们只用实际案例说话,与大家分享当下最真实的offer实录。
请参看来自上海办公室TMT行业的高级经理Kathy Chen和北京办公室的团队负责人Shearer Liu带来的两则offer案例:
案例01.
隔离期涨幅40%新offer,中年饽饽还香吗?
撰文 | Kathy Chen 高级经理 / 上海办公室
跳槽虽是短期行为,但是它具有长期效应。“中年”两个字可能一下就刺痛了很多人,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,每个决定都影响着几口人的生活。因此,没有一个好的职业规划,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熬到了“对不起,年纪太大我们不考虑”的尴尬时期。
疫情突发,在其他行业、或企业暂停招聘的时候,我们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恐慌,因为我们向来贯彻“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”的理论。除了外资企业,规模大和抗风险能力强的客户以外,我们也合作一些经过筛选评估、资金与业务发展都十分稳健的明星项目——在疫情爆发后,他们逆势上扬的“数据”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。
这次完成的岗位是国内互联网巨头的核心管理岗——客户一直比较“挑剔”,本以为受疫情影响可能会暂停或放缓招聘脚步,但在春节休假期间,即便是隔着时差,招聘工作也在火热地进行着。
对于技术管理岗位而言,技术能力扎实有影响力是最基本的,但同时,管理能力以及业内口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,必须经得起内外部的“推敲”。
通常,对于技术在手的候选人而言,获得高薪职位并没有那么难,但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,有成长空间且不会因为步子迈的太大而一下折戟的,并不容易——这也是为什么5年、10年后,同一起跑线的候选人,差距却越拉越大的原因。
对于今天谈到的这位“中年香饽饽”,起初并不被特别看好——犹豫谨慎、总想着不急不缓,货比三家,看着也很难搞定。但是在如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,战线拉过长只会让彼此变得非常被动,因此,在好的岗位转瞬即逝之前,必须在这个环境里快速适应快速抉择。
所以在这个过程中,作为中青年老猎的我,帮了候选人三个“小忙”:
① 为他和圈内有成功经验的高管牵线,进行“取经”,兼听则明(因职业发展因人而异,所以取经对象最好控制在三人以内);
② 重新分析最初看机会的动机。“想解决什么问题”对我们来说,一直都是最重要的,当核心诉求确定后,找到里面的西瓜,抓大放小;
③ 建立候选人与业务线的紧密联系。帮候选人找到了目前可能存有疑惑的点,并迅速安排候选人跟业务的二次沟通,针对问题逐个解决——只有把业务聊透彻、聊愉快了以后,谈“薪”,才会谈得比较慷慨。
因此,40%的涨薪其实并不难,但不是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适用——特别是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候选人,一定要结合岗位的合适程度、个人的成长空间&稳定性等等因素,再加上跳槽时间成本,综合分析后才能找到当前最佳的跳槽机会。
所以,人到中年遭遇的并不一定是危机,长期对职业规划的梳理,让你收获成为“香饽饽”的转机。
案例02.
如何抓住疫情带来的时间差,
20天迈进年收入百万之列?
撰文 | Shearer Liu 团队负责人 / 北京办公室
首先,这个岗位为机器学习工程师,客户企业是一家欧洲顶级AI超高计算应用解决方案的独角兽公司,简称C公司。相对于很多企业在疫情肆虐期间缩编或冻结招聘计划,C公司的反应比起一般的企业而言更为灵敏:他们仅在疫情初期短暂“冷静”,然而在嗅到暗藏的机会后,招聘便按下了“快速”键——在整个2月战役中,发出了6个offer,面试流程由原来的“线下”统一改为“线上”模式, 时间周期加快了50%。
沟通中了解到,C公司对于候选人的要求并未受疫情影响,他们积极地调整招聘方式,加速了流程的推进;然而,大多数候选人受疫情影响而变得有些“人心惶惶”,求职信心比较薄弱,反而减缓了原定的求职步调——招聘行为在加速,求职行为却在减速,时间差由此产生。
在这短短半个月内,脱颖而出的哪一位候选人是如何被选中的呢?
很简单,就是利用时间差。
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•马克思前日接受采访时谈论到:“买入看好的东西,不可能有完全恰如其分的时机……在其他人都不愿买进的时候,随之而来的就是买进的最佳时期……价格往往最为低廉。”——企业对于人才的投资,人才对于企业的选择,亦是如此。
在整个过程中,我在面试之前对候选人进行了精细化的面试辅导,以帮助候选人了解“岗位关键点”,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应的准备、提前了解注意事项。更重要的是,在面试之前,为了帮助候选人更深入地展现自己,我运用FAB法则(即属性Feature、作用Advantage和益处Benefit分析)向客户进行“二次介绍”——站在企业的角度360度全方位评估人选的资质能力及意向度:
首先,候选人虽行业中具备多年深耕,但并未因级别的高升而丧失对基层业务的熟练——此项符合客户对于“技术能力”的要求;
其次,候选人外语能力不算突出,但沟通的逻辑性与思维的清晰性十分优异——此项符合客户对于“软实力”的要求;
再次,候选人属于“即插即用”型,业务风格较“泼辣”,能够快速为公司实现产出——此项戳中了客户的“隐性痛点”;
最后,候选人在整个流程中保持快速响应,不拖沓、不纠结——收获招聘人员心理上的“好感”。
最终,在疫情带给全行业阵痛的2月,该候选人在我辅导下,抓住了时间差,以110万年收入、30%的薪酬涨幅拿下了这个offer,圆满且顺利结束此次跳槽之旅。
-写在最后-
总之,在很多与候选人沟通中我们观察到的一个趋势是:在很多候选人因悬而不决错失了好机会的同时,那些拿得起、放得下、能迅速适应企业的需求的小部分人,笑到了最后。所以,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当做长线投资吧,抢好时间差,迅速买入。
若您想对于此话题进行更进一步探讨,或者您有任何求职及招聘需求,欢迎通过邮箱:
kathy.chen@rgf-professional.com.cn
shearer.liu@rgf-professional.com.cn
与二位保持联系,RGF专业人才招聘(中国)的顾问随时准备好为您提供优质的招聘服务。